第三百五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_大宋医相: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
红果小说 > 大宋医相: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> 第三百五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五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

  苏轼也闻讯而来,看到苏遁沉默,还以为苏遁害羞,当下朗声道:“遁儿若是相中哪家的姑娘尽快道来,我苏府这点薄面还是有的。”

  苏遁深吸一口气凝重道:“听徐国公主正在准备定亲,孩儿准备尚驸马!

  “什么?”

  顿时苏轼夫妻大惊,他没有想到苏遁竟然选择了如此一条出乎所有饶意料的道路,难怪范正如此心虚的离开。

  “你可知道尚驸马等同于入赘无疑,而且一旦尚驸马,你的仕途必将受到影响。”苏轼沉声道。

  宋朝虽然允许外戚做官,但是却对外戚防备森严,不可能让外戚封侯拜相,有篡位的可能。

  “孩儿明白!”苏遁毫不犹豫的点头道。

  “你…………。”苏轼气急败坏,苏遁虽然是他最的儿子,却是四个儿子中发展最好的,年纪就已经名震朝野,日后注定不可限量,可是却偏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。

  “孩儿意欲已决!”苏遁坚定,当下辞别父母,他还有很多案件需要处理。

  “邪医范正!”

 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,苏轼咬牙切齿道,他的确是拜托范正劝苏遁娶亲,而不是劝苏遁尚驸马。

  “老爷大喜呀!大喜呀!”

  就在苏轼暗恨不已的时候,苏府管家兴匆匆的前来禀报道。

  “喜事?这怎么算是喜事?”苏轼苦笑道。

  苏府管家讶然道:“遁少爷的一句诗词在开封城盛传,很多文人都赞不绝口。”

  “遁儿的一句诗词!”苏轼愕然。

  当初苏遁在范正的指点下,写了隐括词《临江仙》就已经弃笔从医,走上了法医之路,如今竟然又有诗词诞生。

  “不错!遁少爷的一句‘封侯非我意,但愿下平!’如今在开封城中,可以人尽皆知。”范府官家欢喜道。

  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下平!”苏轼不由一震,此刻的他终于明白了苏遁愿意尚驸马的想法,或许他一直看了自己的儿子,苏遁从来没有封侯拜相的想法,而是为了让下太平,让罪恶得到惩罚。

  此刻他有些理解范正尚驸马的行为。

  提刑司中!

  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苏遁,曾几何时,苏遁意气风发,如同愣头青一般,不理同僚的警告,将一个个官员送进诏狱,结果让不少同僚也对其敬而远之。

  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下平!”

  如今听到了这句诗词,不少年轻的提刑司官员顿时热血沸腾,对于苏遁的铁面无私多了几分敬佩。

  “豪言壮语谁不会,恐怕要不了多久,都会被现实磨平棱角!”也有提刑司的官员摇头道。

  曾几何时,他们何尝不是如同苏遁一样,意气风发,然而接触到官场之后,他们的热血也渐渐冷却,成为了一个曾经讨厌的人。

  “范兄大礼,弟愧受了!”

  苏遁自然也听到了这句诗词,然而他却明白范正的良苦用心,无论是为变法法家还是尚公主,他就迫切需要扬名,而在文风鼎盛的大宋,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胜过无数年苦熬。

  而且苏遁心安理得的将这句诗词占为己有,一方面则是范正的一番心意,另一方面这正是他最真实的写照,自然照单全收。

  当下,苏遁放下心神,仔细回忆昨日范正关于变法法家的提议,当下挥毫,下笔若有神,将范正的观点再加上大宋的实际,献上了变法法家之策。

  当苏遁递上这个奏折的时候,整个朝堂都为之轰动。

  “变法法家!”

  当新旧两党都认为大宋变法已经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,苏遁竟然提议变法法家。

  “苏遁,就是那个封侯非我意,但愿下平的法医苏遁!”赵煦饶有兴趣的问道。

  范正配合道:“启禀官家,正是此人,苏遁非但是跟随微臣变法法家的三杰之一,更是苏大学子之子。

  “难怪有如此志向和文采!”赵煦盛赞道。

  “多谢官家夸奖,犬子愧不敢当!”苏轼口中谦虚,实则嘴角都已经裂开了,苏遁能够得到官家的亲口称赞,这让他颇为自傲。

  “上诉、二审制度!”

  “将各县不满判决的上诉案件,交给知府二审。”

  “好!此乃良法!”

  赵煦看着手中的奏折,拍案叫绝道,二审制度一出,让冤案多了一条上诉的途径,足以平息百姓民心,大大减少贪赃枉法的案件。

  “二审制度虽好,此举一出,恐怕会引起下官员的不满。”吕大防担忧道。

  任谁都知道二审制度要比一审制度更加严谨,大大减少冤案的发生,然而审判权一直都是知县手中最大的权力,如今有了二审制度,可以极大地削弱了知县的权力,这自然引起了很多官员的而不满。

  “不错,而且各县的案件皆集中到一州之地,知府才一个人,精力有限,岂能同时治理一州之地,还要审判一州的案件。”章惇也摇头反驳道。

  任谁都知道只要是打官司,不可能让双方都满意,所以每一个案件上诉的概率的都很大,此举大大加大了知府的工作量,甚至将知府的重任都放在判案上,根本无暇顾及民生。

  苏颂上前道:“我朝在各州都设有通判,以老臣看,不如让通判负责审判二审案件,如此一来,知府负责民生和政务,通判负责审判按案件,岂不是两全其美。”

  赵煦顿时大为意动,大宋设置通判由来已久,然而有知府在,让通判的位置极为尴尬,若是让通判负责二审案件,的确是最为合适。

  “此法可行!”赵煦大为意动道。

  “单凭通判一人恐怕也难以完成如此多案件,到最后恐怕还需派遣官员负责二审案件,我大宋冗官更重几分。”章惇皱眉道。

  作为新党人士,他们变法首要解决的就是冗兵冗费冗官,二审制度加大了官府的工作量,恐怕只能增加更多的官员。

  范正反对道:“冗官乃是指只拿俸禄不用做事的官员,二审制度对于国于民皆有益处,正好可以安置一批懂大宋律法的闲散官员,这又岂能是增加冗官?”

  赵煦微微点头,心中对变法法家大为意动,相比于二审制度带来的杜绝贪赃枉法和避免冤案的好处相比,那多发几个官员的俸禄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gxs9.cc。红果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hgx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